近几十年来,许多心理学家对人的两种思维模式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,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由一张愤怒女性的照片和一道乘法题所引发的,他们还指出了两种模式的许多特征。这里我且采用由心理学家基思·斯坦诺维奇(KeithStanovich)和理查德·韦斯特(RichardWest)率先提出的术语,用以说明大脑中的两套系统,即系统1和系统2。
系统1的运行是无意识且快速的,不怎么费脑力,没有感觉,完全处于自主控制状态。
系统2将注意力转移到需要费脑力的大脑活动上来,例如复杂的运算。系统2的运行通常与行为、选择和专注等主观体验相关联。
系统1和系统2的定义广泛应用于心理学领域,但我在本书中所作的阐释更加深入,读者可将此书视为有两个人物的心理剧。
我们在审视自己时,往往更容易采用系统2,认为自己头脑清醒,富有逻辑,抱有信仰,善作抉择,能够决定自己想要什么和该做些什么。尽管系统2的运行体现在行动中,但自主运行的系统1才是本书的重点。我将系统1描述成自主而初始的印象和感觉,这种印象和感觉是系统2中明确信念的主要来源,也是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抉择的主要依据。系统1的自主运作诱发了极其复杂的理念模式,但只有相对缓慢的系统2才能按部就班地构建想法。我还描述了继而发生的系统2的环境条件,在此条件下,系统1中随性的冲动及其诱发的联想都会受到抑制。读过此书后,你会觉得这两种系统各有千秋,各司其职。
依据复杂性进行粗略预估,试举以下系统1引发的自主行为的例子:
确定两件物品孰远孰近。
确定突然出现的声源。
将短语"面包和……"补充完整。
看到恐怖画面后做出厌恶的表情。
察觉语气中的不友善。
回答2+2=?
读大型广告牌上的字。
在空旷的道路上驾车行驶。
下象棋时看出一步好棋(前提是你是位象棋大师)。
理解简单的句子。
听到"畏首畏尾,追求完美"的说法时,知道其意指古板的员工。
上述所有思维活动都和那位愤怒的女性相关-这些活动都是自主发生且毫不费力的。系统1的诸多能力当中包括一些与生俱来的能力,这些能力与其他动物的本能一样。我们生来就能感知周围的世界,能够认识事物,可以集中注意力,会规避风险,会害怕蜘蛛,思维时快时慢。大脑的其他思维活动也因长期的训练而变得快速自主。系统1除了能将我们已有的知识(比如法国的首都是哪里)联系起来之外,还能使我们掌握一些技能,比如看出并理解一些社交场合的细微差别。有些技能只有专家才能掌握,比如象棋中出奇制胜的那几招;而其他的技能,普通人都能掌握。例如,要想看出刻板员工的个性有哪些相似之处,还需要我们掌握大量的语言及文化知识,而大多数人都具备这些知识,这些知识就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,不必刻意也无须努力便可随意存取。
以上列出的大脑活动是完全无意识的。你不必刻意学习便可领会一些母语中的简单句子;听到突然的一声响后会自发地确定声源;看到"2+2"就知道等于4;提到法国的首都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巴黎。其他一些行为可能会受到大脑的控制,比如咀嚼的动作,但大体上还是无意识的。系统1和系统2这两个系统都对注意力有控制作用。确定声源位置通常是在系统1控制下的无意识活动,随后系统2会立即被激发,产生有意识的注意力。拥挤的派对上,你也许会对大声而无礼的谈话置之不理,不过,即使你的头没转过去,你的注意力也已经转移过去了,哪怕只有一会儿。但是,要想将注意力从不想关注的对象上转移开来也容易,去关注另一个目标即可。
系统2的运作是高度多样化的,但所有这些运作方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:所有运作都需要集中注意力,如若注意力分散,运作也会随之中断。以下是一些例子:
赛跑时随时作好起跑准备。
关注马戏团里的小丑。
在一间嘈杂、拥挤的屋子里关注某个人的声音。
寻找某位白头发的妇女。
搜寻大脑记忆,判定声音是否表达惊喜。
保持比平常快的步行速度。
观察自己在社交场合的做法是否得体。
数出文章中某页字母a的出现次数。
告诉某人你的电话号码。
在狭小的空间里停车(除车库管理员外,大多数人停车的车位都很狭窄)。
比较两款洗衣机的总体功效。
填纳税申报表。
检验一个复杂的逻辑论证的有效性。
在上述所有事例中,没有哪件事情是水到渠成的,你会发现始终如一地保持某种状态需要付出持之以恒的努力,至少要一直耗费精力。
摘自《思考,快与慢》,作者:[美] 丹尼尔•卡尼曼
关于内隐测试的理论基础介绍:系统1与系统2